朝鲜战争爆发后,由美国领导的16国联军迅速大举进驻朝鲜,美军出动了约30万兵力,而英国则紧随其后,出动了大量军队支援。为应对战事需求,英国政府决定将皇家来复枪团编入英军第29旅,并派遣他们前往朝鲜战场,以便协助美军作战。
在二战历史上,英军皇家来复枪团声名显赫,他们曾对中国志愿军抱有强烈的偏见,认为穿着简陋、装备落后的志愿军,怎能与他们全副武装的现代化机械化部队相抗衡?从外表上看,中国志愿军的装备与西方先进军队相比,的确显得十分“简陋”。然而,正是中国志愿军勇猛无畏、甘于奉献的战斗精神,让英军第29旅200多名士兵感到震撼,甚至不少士兵甘愿投降,其中就包括一位英军的营长。虽然这位营长坚决不肯透露任何关于敌军的情报,但我军并没有对他施加过多压力,依然贯彻执行“宽待俘虏”的政策,严格遵循上级指示。
一、翻译官的“半吊子”水平
展开剩余81%在抗美援朝战斗的初期,我军取得了阶段性胜利,许多俘虏的英美士兵被集中在一户农民的院子里,等待我军的文化教员莫若健来宣讲我军的优待俘虏政策。这一环节至关重要,目的是向俘虏们解释中国志愿军的优待政策,帮助他们放松紧张情绪。
莫若健的英语水平并不高,只有高中文化,平时也只是作为兴趣爱好略微涉猎,谁曾想在朝鲜战场上这门小技能竟然派上了大用场。一天,他接到上级命令,急忙前往作训科报到。抵达后,才知道这次任务的紧急性。由于前方的几名翻译员都不能有效沟通,作训科科长丁永年非常焦急,于是有人建议让莫若健试试看。莫若健虽然心里有些忐忑,但既然上级下达了任务,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去完成。
到了现场,丁永年直接指示:“小莫,把我军的优待俘虏政策向这些俘虏解释清楚,一定要稳定住他们的情绪。然后,再询问他们所在部队的番号、作战任务和装备情况。”虽然内心紧张,莫若健还是尽力把自己学到的英语知识用上了。他一边用口语交流,一边用手势辅助,勉强听懂了一部分内容,并在与敌方战俘反复沟通后,终于掌握了一些有用的信息。尽管整个过程耗时较长,但从旁观的领导们看来,莫若健算是“初战告捷”。
得到所需的情报后,莫若健立即汇报:这些美军俘虏对于部队的任务和装备了解并不深入,且在被俘后,显得非常害怕,不停地问:“我们不会被杀吧?”在战役总结会上,师政委兼代理师长金振中宣布:“我军将成立敌工组,由老干部陈轲颜担任组长,莫若健担任副组长,组内有英语翻译3人,朝语翻译1人。”
二、审讯英29旅200余人
1951年1月3日,英军第29旅皇家来复枪第57团一部分以及第8骑兵团直属中队,在汉城北部的佛弥地谷与志愿军第149师445团和446团进行了一场长达3小时的激战。志愿军凭借爆破筒、炸药包和手榴弹等武器,成功摧毁敌军的坦克和装甲车27辆,并俘获了227名敌军士兵。
随着200多名英军士兵的俘虏,莫若健和他的战友们立即投入到了繁忙的工作中。他们不仅要宣讲我军的优待政策,安抚战俘的情绪,还要对这些战俘进行简单的审讯,记录下必要的情报,并及时上报给司令部。白天的工作常常忙到天黑,夜晚还会有新的俘虏被送来。在这个过程中,莫若健几乎没有时间休息,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,忙得晕头转向。
尽管如此,莫若健并不觉得疲惫,因为这是他作为一名志愿军士兵最为自豪的时刻——那些曾经看不起中国的外国人,在这里终于不得不低下头来,向中国军人俯首称臣。
莫若健注意到,很多英军战俘的年龄较大,几乎每人都随身携带着一张纸片,仿佛这张纸片是他们的“救命符”。当他们看到莫若健时,立刻举起纸片,高喊着:“We believe this! We believe this!”莫若健好奇地走过去,询问他们:“你们相信什么?”一名英军战俘把纸片递给他,表情紧张,仿佛怕莫若健把这张纸片收走。
仔细一看,这是一张盖有“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关防”印章的《投降安全证》。证书上写明,只要持有此证的敌军士兵投诚,不论其国籍,都会享受我军的宽待政策,保证生命安全。莫若健立即向这些战俘保证:“请放心,我们中国志愿军言出必行,绝不会虐待俘虏。”
尽管如此,战俘们依然紧紧握着纸片,显得非常不安。莫若健耐心解释,表示中国志愿军绝不伤害战俘,但他们依然怀疑中国军队能够打败他们的飞机和坦克。莫若健则坚定地回应:“我们是在进行反侵略战争,我们是在保家卫国。是你们将战争带到了中国的门前,欺人太甚。”
三、审讯英军坦克营长
随着局势的发展,部分英军战俘逐渐放下了警惕,然而,也有一些战俘仍然对中国军队充满怀疑,甚至指责美军是导致战争的罪魁祸首。他们私下里议论道:“如果不是美国人插手,朝鲜人根本不会陷入这种困境。”
此时,美军的飞机不断在空中盘旋,向我军阵地进行轰炸。为了保护俘虏的安全,命令将所有俘虏转移到山坡或田间休息。正当大家休息时,莫若健意外听到一个重要消息:“营长也被俘虏了。”他赶紧查阅登记册,发现大部分俘虏都是普通的坦克兵,根本没有看到营长的名字。
莫若健意识到,若真有英军营长在其中,这无疑是个非常重要的情报。于是,他立即报告给作训科科长丁永年:“有一个英军营长被俘。”丁永年马上指示:“带来见我,我倒要看看这位营长有什么能耐。”
营长被带来后,他并没有否认自己的身份,而是表现得非常警觉,虽然看似配合,但在关键问题上始终闭口不言。丁永年气急败坏,用力拍了拍桌子,发出愤怒的声音。营长顿时吓得跪下,不停地求饶:“我们只是指挥官,如果你们俘虏了我,能提供我方的军事情报吗?”
这位营长难以相信,我军竟然只凭借爆破筒、炸药包和手榴弹摧毁了他们的坦克,而不是依靠所谓的反坦克炮。对于这一切,他根本无法理解,因为在他们的军事教科书里,从未提到过这种方式。
结语
正是因为我军在俘虏政策上秉持宽厚原则,才使得这些战俘在审讯过程中,愿意配合并提供珍贵的情报。这些情报,包括敌方战斗机的型号、空军基地的位置等,对于我军在前线作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,帮助避免了更大的损失。
虽然个别战俘较为倔强,但我军审讯人员深知如何应对。他们对待好
发布于:天津市汇盈策略-炒股杠杆实盘-股票加杠杆软件-怎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